top of page

|Issue 59| 面對疫情的心情 / 內在深處的恐懼/ 做理想的人

好久不見👋🏼 距離上一次發電子報,竟然已經是整整一年前的事! 最近希望能重啟它,總覺得能夠把想法記錄下來是好的。 如果能讓正在閱讀的你也能得到一些什麼就更好了。 目標是以後「每月的22日」都能發送一封當月的所思所想。 (雖然今年的第一封就已經遲到了哈哈) 加油!!!(對自己說)

這期的電子報在談這些: 01 面對疫情的心情 02 內在深處的恐懼 03 做理想的人



 


01 面對疫情的心情

這陣子大家都辛苦了,最近我也因為疫情心情上受到一些影響,驚嚇、恐懼、焦慮...都有。 去年疫情爆發時剛好是我的「放空期」,正在思索和感覺工作的下一步可以怎麼走,所以當時碰上疫情反而算是幫我一個忙,因為大家一同停擺,稍稍減緩一些「不做」的焦慮。 但今年與去年的情況不同,去年的我,會想要和大家說這是很好靜下來、慢下來的機會。今年,不論是全球的人們為此受了太多的苦,同時台灣也確實情況比去年嚴峻很多。也知道很多人對正在面對(不論是金錢、身理上)生存壓力。 外面的世界已經持續這樣的生活一年了,在這短短的幾天中,身為台灣人的我們仍算是驚鴻一瞥。或許這樣的疫情真的會開始改變我們的生活,我們過往所習慣的所有生活模式,都將因此而有所不同,進而在未來轉換成新的、突破性的生活型態,那會是個什麼樣的世界呢? 其實這次我沒有打算過度樂觀看待這件事。 不過「不樂觀」不等於「負面」,我仍然試著在找尋正向面對的方式。


剛才翻到多年前曾對看完余華的《活著》這本書後,記下了這段文字,恰好滿能描述現在的心境:


「在讀這本書的前幾天,我在想如果當人生真的完全失去了光、失去了希望,那還要靠著什麼繼續走下去,或者是不是還要走下去。看完以後我有了更確定的答案,那就是不應趨光而行,而是安分的隨著生命的河流走,不管有沒有看見光。那樣活著才能真正帶領我們回到生命的本質。於是盡管在黑暗裡,也能看見它想傳達給我們的訊息。」



這段話滿貼近我現在的世界觀。是一種穩定面對黑暗,在黑暗中仍持續把該做的事情做好,每一步依據當下狀況而回應調整的生活心態。 有點像是在停電的黑暗之中,靜靜的點起蠟燭,試著做點能力所及之事,感受此刻黑暗所帶來的一切不同。 我不是命定論者,但也不覺得人定勝天,總覺得應該有什麼居於其中的狀態。在這份生命的未知面前,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每天的日子過好,順著河流走,不做過度干涉,不過度焦慮於自己或他人的選擇是對是錯。在疫情之下,我們更需要練習的會是把自己狀態準備好,剩下的就把一切交給宇宙。


寫到這裡又剛好想起在宣布第三級的前幾天的前幾天微緊張氛圍中,看了電影《封城之後》(Lockdown),其中一場戲,是主角兩人在糾結是否要執行將鑽石調包的計畫,他們這樣說:

Linda: Okay, Paxton, here it is. We decide tonight. When we’re there at Harrods with the diamonds, we’re gonna know what’s right and what’s wrong. We’ll decide in the moment.

我們今晚決定。我們到哈洛德百貨親眼看到鑽石,就會知道該怎麼做了。我們當場決定。

Paxton: Or let the moment decide.

或是順其自然

Linda:What’s the difference?

有什麼不同?

Paxton : Fate versus free will. Who controls our destiny? Is everything part of a plan or do we fuck things up for ourselves?

一個是宿命,一個是自由意志。誰控制著我們的命運?一切都早已注定,或者我們自己搞砸了?


 

雖然有點似懂非懂,但這段對白好像就在訴說某種「介於之中的狀態」,滿喜歡。

答案仍在尋找中

在這條路途上,準備好自己,同時也信任老天的決定,或許兩者都一樣重要。


 

02 內在深處的恐懼

關於內在深處的恐懼,近期從書、記錄夢境與占星上看到一些軌跡想分享:

與心理學有關的書 最近在讀一本心理學的書《人際溝通分析練習法》,裡頭認為每個人成長過程中與父母、同儕、社會的互動經驗裡,無論清楚的記憶亦或是遺留在潛意識而不自知,當下的感受都真確地被大腦記錄了下來,進而形塑不同的自我狀態,影響日後我們與他人溝通的習慣。 *在這本書中主要將自我狀態,大致分為「父母:模仿父母形象的行為、想法與感受」、「成人:針對此時此刻所反應的行為、想法與感受」與「兒童:重演兒時的行為、想法與感受」三種,不過細節就不在這多談 有趣的是,發現我想處理的個人議題似乎與「兒童」階段的影響有最深的關係。雖然不覺得自己的童年是個很多傷痕的孩子(也有可能是我選擇告訴自己不是這樣),但每當讀到談論這個階段的相關內容時,好像內心深處有一種很幽暗、很受傷的情緒被引導出來。那種感覺像是把自己抽離出身體,變成旁觀者,看著眼前像是個小女孩的自己,產生一種無比憐惜的心情,讓我忍不住替她哭泣。 這本書我還沒看完,仍在咀嚼消化中還無法說太多,但它給予我另外一種途徑,去覺察自己對人事物的情緒與反應,讓我可以有脈絡的去反思: 遇到不舒服的感覺可能來自什麼? 是我潛意識遺留下來的感受嗎? 眼前的情緒是來自過往的認知還是客觀的事實? 而此時此刻的我,可以重新換個角色看待、做出適當的決策嗎?

人際溝通分析練習法

  • 作者: Ian Stewart

  • 出版社:張老師文化

  • 出版日期:1999/11/15




記錄夢境 記得聽人說過,如果真的有平行時空,那麼夢境就很像是存在於另一個自己的平行時空。 前陣子滿容易被活靈活現的夢境給驚醒,而通常會被驚醒的夢境,大多是觸及自己內在深處的恐懼與傷痛,透過夢境把平時沈澱在內心深處的感受重現出來。好幾次驚醒後情節很快就會忘記,只遺留下很濃很濃的「情緒」。因此意識到或許內在還有許多沈積在深處的感受沒有面對和解決。 出於好奇,同時也想試著客觀的分析是什麼情節引發這些情緒,於是最近試著在夢醒張開眼的第一瞬間就把情節記錄下來,並試圖連結夢境與真實連結的反思。目前的有趣發現是,夢裡的情節不一定透過與現實相符的人事物顯現,但在夢境中,我對事情的「反應」與現實是相近的。 透過記錄夢境,幫助我更認識自己的「潛意識」,比如發現某場夢境情節當下帶給我的感受,可能源自多年前某件事發生時的感受;有些則是與近期在思考、糾結的事有關。幫助我意識到內心深處對哪些事其實很在乎,也透過夢中的反應,回頭檢視自己真正的感受。 同時發現原來過往許多經驗與感受並沒有被遺忘,只是被藏在腦袋的小角落裡(這恰好也與前面《人際溝通分析練習法》書中提到的觀點相符)。 甚至能藉由某些夢重新思考,如果在真實中再度發生(因為夢境裡的行動大多都和過往的行為是重複的),我是不是能做出什麼不同的回應與行動呢? 那會是什麼樣不同的故事呢?




占星 最近比以往更頻繁接觸和星座有關的內容。我自認不算是個迷信的人,不至於因為自己或對方是什麼星座,就咬定彼此是個怎樣的人。 對我而言,認識星座最大的幫助,是更加認識自己,回頭思索自己是個怎樣的人。同時透過認識其他星座的不同性格,更能諒解每個人的先天基準不一樣,有各自習慣的反應機制,對事情的反應當然也有所不同。進而不那麼容易苛責自己對事情的反應,或是拿自己的樣子與他人比較。 隨著對星座有更多的了解,確實也給予我不同的途徑,去認識自己與他人,又或者,單純在這充滿未知與疑惑的人生旅途中,找到一些可以稍稍整理歸類的樂趣,還有思考的方向吧!

說了好多,總歸一句只是想說: 認識自己真的好重要。 因為了解自己,才得以騰出包容與體諒的空間,明白原來除了先天設定,我們其實還有選擇如何面對內在深處恐懼的自由。



 

03 做理想的人

「你是在做理想的吧」 前幾天早上和一個大企業的主管初次開會碰面,一坐下來的第一句話,他就這麼說。 「嗯...是...是吧」 接到這句提問的當下摸不太透他的意思。我知道這不是讚美,但也不盡然是嘲諷,那到底是什麼?其實直到在打這篇文章的此時此刻也還是不太確定,但對於「理想」這件事,倒是起了些有趣的反思:



在我至今的工作經驗裡,身邊的合作夥伴性質都與我滿接近的,沒有太多機會接觸習慣以商業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合作夥伴。甚至就接觸過的夥伴中,我認為自己算是偏靠近光譜的中間,常常為了守住基本獲利這條底線耗費力氣。 不過在這場早上的談話裡,總算見識到光譜的另一端,才真正意識到原來我過往的一切決策,與「理想」有多靠近。所有我所堅持的、在意的、花費最多力氣的地方,恰好是另一個光譜裡優先會捨去的作法。 頓時我只覺得自己像是隻商場裡的小綿羊,開始質疑自己是不是「太有理想」。 會議結束的路上我回想著剛才對方說的話,突然訝異為什麼面對這件事,我第一時間會先質疑自己的樣子呢? 其實知道他沒有瞧不起我,因為他正是需要我這樣「理想性」的作法而找上我。他自己也有提到,這次他不想要做得太商業制式化,想要有些特別作法來吸引年輕人,也讓人看到這個企業的轉變。也許是世道讓他變成這樣,也或許他從來就沒有想要為理想而活。 我知道這種事沒有絕對的好壞,只是這樣的我,就是我的原廠設定。 我還是會(也無法不)繼續追尋我心中最理想、喜歡的樣子,只是那個「理想的」現實與夢幻的比例與樣貌,會隨著年紀與經驗不斷調整。不過今年的我倒是有點不同,我開始想讓一些彈性進來,想要練習當任務達不到當下的理想時,我願意放下,原諒自己也原諒他人。 不是理想的樣子,也沒有關係的。 這也是一種理想。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|Issue 57|近日的生活練習

嗨,最近還好嗎 這次的週誌(其實早就不是以週計算了...)比較特別,選用錄音的方式。 覺得用聆聽的好像特別適合這個特別的時刻,你可以在通勤時、在家休息時、或任何放下用眼睛思考的時刻慢慢聆聽。總共有四個音檔,分別聊聊我近日在生活中的改變與喜歡的小練習,希望你會喜歡:)...

Comentário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