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/10/17 EVERYTHING CONNECTS. LIFELOG. ISSUE 27.
由於問答相談所的問答很冷清,無法自成一集(哭)。但還是會在文後回答大家喔!都是很有趣的問題,今天先挑選其中一個問題:
「你覺得人需要信仰嗎?」
感興趣的人請看到最後!
好,那就開始今天的文章吧!
・從購物狂到佛系消費者・
不知道你是個購物狂嗎?或是你身邊有購物狂朋友嗎?
我曾經是個愛美的購物狂!但是現在,稱自己是「佛系消費者」應該也當之無愧了吧!
這幾天因為各種機緣下,讓我開始思考自己為什麼這樣如此大的轉變,所以決定在今天就來談談「物慾」這件事情!
看清楚「想要」背後的把戲
每個人容易失控購物的範疇都不太相同。對我來說,只要是和「能讓我變美」的東西,像是服飾、化妝品、保養品這類的東西,都是我的罩門!
最顛峰的時候,我以平均兩天一件的模式在買衣服,雖然都是買很便宜的東西,但回顧下來,不只無謂花去的小錢積少成多,更值得擔心的是這樣購買習慣背後的心理狀況。
那時候的消費,完全受「想要」的欲望驅使。
是什麼促成這份「想要」呢?我對自己的解讀是來自沒有自信。所以希望藉由妝點自己來獲得自信。但它卻像是內心的無盡黑洞,再多的衣服、化妝品和保養品,都只是種薄弱的遮掩,卻沒有辦法讓我真正感到有自信。
我以為擁有這些物品能拯救我的不足,事實上真正的問題從來都無法透過物質來解決。
在了解這件事之後,欲望不見得就能從此風平浪靜。但是至少當欲望來襲時,你更清楚那份內心深處的躁動來自什麼。也明白就算滿足了這些欲望,也不會帶你去到更好的地方。
光是明白這件事,我們就能有更多對欲望(想要)說不的籌碼。
至於促成你內心深處的欲望來源是什麼呢?就要由你自己來探索了。
了解自己,才會有辨別「需要」的能力
在過了「想要」這一關後,還是有著許多考驗啊!
當我們開始能自信滿滿地說自己的選擇都是問心無愧時,還是會有偶爾凸槌的時候,像是誤買了「以為」適合自己的東西。
在買東西之前,都會有許多美好想像,買完才發現完全不是這麼回事!
其實這也不能怪別人,要怪還是得怪我們不夠了解自己吧!
不過了解自己當然不容易,甚至可能是一輩子都在學習的事!
至於要怎麼更了解自己呢?
在消費經驗上,光是買衣服,可能就能再多寫上好幾篇心得可以分享了。
不過不管你是屬於哪種類型的購物狂,想透過消費經驗更了解自己,背後都離不開幾個共通點:
▍從正面經驗學習:反思在過去的購買經驗中,哪些物件是在買後仍然喜愛多年、頻繁使用的?
▍從負面經驗學習:反思在過去的購買經驗中,哪些物件是在買後幾乎沒用過一兩次就被丟在一邊?
觀察這兩個極端中的物件,它們有哪些共通點?
仔細想想,一定會找到!(或者直接去逛逛二手店吧,不真正被需要的東西,其實都有一些共通點)找到後,把這些線索放心裡,在下一次購買時提醒自己。
現在,我只買「真正需要」的東西
上面這張圖是這次去日本旅行一週買的東西,應該真的滿少的吧(得意)!
而且其中大多都是自己已經用過的,知道自己確實會用而買。
現在的日常生活中,大多也是如此,只買真正需要的東西。
因為我更清楚知道,得到那些「想要的事物」,並不會幫助我成為真正想成為的樣貌、有更好的生活。我也開始更了解自己,所以在面對自己的「需要」時,可以更容易做出適合自己、更喜愛的購買選擇。
不論買多買少,有保持覺知就好!
談了這些,並沒有想要評斷愛買就是不好,或是買少甚至不買就有多厲害。因為每個人的背景、經濟狀況、生活需求都不同,立足點本來就不同,無法相提並論。
不過對我來說,最重要的是在購買前,我們能練習保持覺知,清楚自己為什麼想做這個選擇。
不管這樣的選擇是受欲望驅使,還是真的需要,如果在這一次的購物中,你知道「為什麼做出這樣的選擇」那才最重要的事。
因為唯有保持意識的行動,才有辦法在下一個行動之中,做出自己更滿意的選擇!
問・答・相・談・所!
「你覺得人需要信仰嗎?」
我覺得這是個很有趣也很棒的問題呢!
我覺得人需要信仰,但是信仰不一定等於信仰宗教。
信仰對我的定義是:在心中有個相信的真理,那個真理會引導著你生活的方式、你的每一個選擇。
或者更簡單明白的說,信仰對我而言更像是一種信念。
我認為心中有信念的人,會活得更有力量。
信念可以從很多方式獲得,可能是宗教裡的哲理、是書本、是電影、是身邊的人,是所有生活種種的累積,慢慢堆疊出屬於自己對生命的信念。
你呢?你有屬於自己的信仰嗎?
Everything Connects
王涵
不論從什麼時候開始加入收看生活週誌的你,有沒有曾今在心裡感到疑惑或是好奇,想要問我的問題呢?
如果有,請儘管不要客氣!各式各樣的問題,或是有想要和我說的話都歡迎寫在裡頭!
點入以下連結鈕,裡頭有匿名提問箱可以提問(也會放在instagram的連結裡)!
Comments